“无糖食品”真的不含糖吗?如何均衡饮食保健康?
“无糖食品”真的不含糖吗?如何均衡饮食保健康?
“无糖食品”真的不含糖吗?如何均衡饮食保健康?
在超市的饮品区,无糖饮料颇受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欢迎。
随着公众的健康意识不断(bùduàn)提高,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日常饮食中(zhōng)过量摄入糖分的危害。无糖产品精准地捕获了大家既想(xiǎng)健康又不舍美味(měiwèi)的心态,越来越受到青睐。无论是想控制糖分摄入的人群,还是糖尿病患者,都将其视为健康之选。
但“无糖(wútáng)食品”真的不含糖吗?日前,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疾控中心营养与安全科的工作人员,以及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、营养科医生,请他们一起(yìqǐ)解开(jiěkāi)无糖食品的神秘(shénmì)面纱,教给大家健康科学饮食。
无糖食品受消费者欢迎(huānyíng)
6月(yuè)9日,记者到我市多家大型超市探访(tànfǎng)发现,“无糖”标识随处可见。从饮料、饼干到奶制品,各类无糖食品琳琅满目。
记者(jìzhě)观察发现,不时会有顾客(gùkè)来选购无糖食品,尤其是无糖饮料,十分钟内有4位顾客购买。“虽然无糖食品的销量比不上有糖食品,但近几年(jìnjǐnián)购买无糖食品的顾客在持续增加。”一位店员说。
记者随手拿起一款无糖饼干,能看到外包装醒目位置标注着“0蔗糖(zhètáng)添加(tiānjiā)”,可(kě)查看配料表,除了小麦粉、植物油,还添加了麦芽糖醇(chún)、木糖醇等代糖。而在无糖饮料货架前,不少产品虽标注“0糖0脂0卡”,但仔细看配料表,其中却含有赤藓糖醇、阿斯巴甜等甜味剂。
一位正在选购食品的(de)市民表示:“我血糖有点高,平时就挑无糖食品买,觉得这样(zhèyàng)更健康(jiànkāng)、放心。”但当被问及是否了解“无糖”的真正含义时,他摇了摇头。
饮料货架前,市民张女士选择(xuǎnzé)了一款“0糖0卡”的(de)(de)饮料。“我的体重基数较大,又喜欢喝饮料,为了控制体重,从前几年开始喝无糖的。”张女士说,无糖饮料虽跟有糖饮料在口感上有差距,但自己能接受。最(zuì)主要的,前者喝起来“心理压力要小得多”。
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消费者对(duì)无糖食品的(de)认知,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正在选购的顾客。其中,15人(rén)表示(biǎoshì)购买无糖食品是出于健康考虑,希望控制糖分摄入;8人认为无糖食品就是(jiùshì)完全不含糖;仅有3人表示会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。这些数据,折射出大众对“无糖”概念的普遍误解。
对于既想吃甜食又想减肥(jiǎnféi)还想养生的(de)人来说,无糖饼干、无糖蛋糕、无糖酸奶、无糖奶茶等一系列食品,的确是个好选择。但是(dànshì)在选择之前(zhīqián),也不要想当然,产品包装上的“无糖”或许并不是你想象中的“无糖”。
市疾控中心营养与安全科阎香娟告诉(gàosù)记者,糖分为广义(guǎngyì)的“糖”和狭义的“糖”两种,狭义的“糖”指(zhǐ)的是日常最通常使用(shǐyòng)的糖,譬如(pìrú)蔗糖。广义的“糖”则是指所有碳水化合物,包括蔗糖、面粉、葡萄糖、果糖等。市面上打着无糖标识的产品,大多指的是无蔗糖和葡萄糖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糖。
“无糖食品不是没有糖,一个‘糖’字就有很多玄机。”阎香娟告诉(gàosù)记者(jìzhě),按照(ànzhào)国际惯例,无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(shítáng),即不含蔗糖(甘蔗糖和甜菜糖(tiáncàitáng))和淀粉糖(葡萄糖、麦芽糖和果糖)的甜食品,且需使用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。根据我国国家标准《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》的规定,碳水化合物(糖)≤0.5g/100g(固体)或100mL(液体)就可以声称“无糖”,所以所谓的无糖饮料(yǐnliào)并非真的一点(yìdiǎn)不含糖,只意味着其中的含糖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。比如一瓶(yīpíng)500ml的无糖饮料,如果你把它当作没有糖的饮料,一次喝下(hēxià)好几瓶的话,摄入的糖分仔细算算其实并不少。
“一些无糖食品标注着‘无糖’‘零卡’,不(bù)等(děng)于不含糖,也不等于(děngyú)没有热量。”阎香娟说,此类产品虽然不添加常见糖类,但极有可能添加了代糖等甜味剂。她解释说,代糖分为天然型代糖和(hé)人工合成的代糖,市面上常见的就有赤藓糖醇、甜菊糖苷、三氯蔗糖、阿斯巴甜等,这(zhè)便是“无糖”的饮料中甜味的主要来源。
大量摄入无糖(wútáng)食品要不得
市民刘先生是(shì)上班族,平时注重(zhùzhòng)健康,看到市面上很多“0糖”饮料(yǐnliào),以为完全无糖,便大量购买饮用,还把“0 糖”酸奶当作减肥期间的代餐。几个月后,他不仅体重(tǐzhòng)没降,还肠胃(chángwèi)受损。后来,他到医院咨询得知,“0糖”并非无糖,同样会导致体重增长,减肥、控糖人员同样需要提防“0糖”食品。
“无糖食品作为食物的补充,每天不应摄取过多。”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内分泌科主任(zhǔrèn)吴韬说,大家普遍存在一个误区,认为无糖食品可以随意食用,完全忽略了食品中的其他成分。以无糖饼干为例,其主要(zhǔyào)原料是小麦粉(xiǎomàifěn)(xiǎomàifěn),而小麦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,属于多糖。淀粉进入人体后,会在淀粉酶(diànfěnméi)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,同样(tóngyàng)会使血糖升高。再加上很多无糖饼干为了保证口感,会添加大量油脂,热量并不低。长期过量食用,不仅血糖控制(kòngzhì)不好,还可能引发肥胖、高血脂等问题。
很多无糖食品中含有(hányǒu)代糖,长期大量摄入不利于健康。吴韬说,一些代糖会降低对甜味的敏感度,让人对甜味迟钝、上瘾、产生依赖,并会刺激大脑摄食中枢的兴奋度,增加食欲,促使人进食更(gèng)多高热量食物。过量食用代糖,也会破坏肠道里(lǐ)的菌群以及它们和上皮细胞之间的作用机制(jīzhì),让肠道菌群紊乱,还会影响人体的血糖调节(tiáojié)机制,提高人们患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,对肥胖人群来说风险更高(gènggāo)。
“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,选择食品不能只看‘无糖’标识,还要(háiyào)关注食品的整体营养成分,如碳水化合物(tànshuǐhuàhéwù)、脂肪、蛋白质含量等。”吴韬说,即使是无糖食品,也要根据自身血糖情况,合理(hélǐ)控制摄入量(shèrùliàng)。同时,定期监测血糖,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饮食。比如无糖酸奶,虽然不含蔗糖,但可能添加了大量果脯、蜂蜜增加(zēngjiā)甜度,这些都会影响血糖,患者应谨慎(jǐnshèn)选择。
均衡饮食(yǐnshí)才能保持健康
“糖(táng)的(de)摄入确实与健康息息相关,并不是无糖就是最好。”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焦素芳说(shuō),糖的摄入要在合理范围内,要避免不必要的、过量的糖摄入。
焦素芳说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控制(kòngzhì)和减少(jiǎnshǎo)膳食中糖(zhōngtáng)的摄入量,推荐在整个生命周期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膳食能量(TE)的10%以下(yǐxià)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建议,中国人每天添加(tiānjiā)(tiānjiā)糖摄入不超过50g,最好控制在25g以下。大家只需做到“聪明识别添加糖”和“减糖”,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糖摄入,控制添加糖摄入量,儿童青少年不喝(hē)或少喝含糖饮料,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,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,烹饪(pēngrèn)过程少加糖,外出就餐巧点菜,用白开水替代饮料等。
与其纠结于食品是否无糖,不如从整体饮食结构入手。焦素芳(jiāosùfāng)建议大家日常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(shuǐguǒ)(选择低糖(dītáng)水果并控制食用量)、全谷物、优质蛋白质,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。这样既能保证营养均衡,又能有效控制糖分和热量(rèliàng)。
焦素芳提醒,消费者在(zài)选购食品时,不能只看宣传标语,一定要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,理性看待“无糖”概念,避免(bìmiǎn)被(bèi)误导。“均衡饮食才是健康之本,不能过度依赖无糖食品,只有科学饮食、合理选择(xuǎnzé),才能真正守护健康。”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